《青山不老》的教学反思

下载文档

类型:

ID:65dfcabf118b1

发布时间:2024-02-29 08:07:27

《青山不老》是一篇略读课文,文章结构清晰,突出重点。通过探讨老人创造的奇迹,理解“青山不老”的内涵,以及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,学生在课上获得了深刻的体验。经过本堂课的教学,我结合学校提倡的“高效”课堂理念,对自己的得与失进行了反思。

一、目标明确,突出重点

《青山不老》的教学反思

我紧紧抓住课文中的三个核心问题: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,这奇迹在何种环境下孕育,以及“青山不老”的涵义。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,逐层深入,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老人的崇高精神。教学过程清晰、流畅,重点凸显。

二、动静结合,鼓励学生自主学习

以大问题引领整个课堂,例如“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”、“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”等。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,鼓励他们通过默读深入文本,思考问题,通过情感化的朗读理解老人不屈不挠的植树精神。在教师的引导下,学生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。

三、巧设铺垫,突破难点

课文的难点在于理解“青山不老”的含义。为解决这个问题,我设计了一个过渡*问题,即老人在15年的植树岁月中,面临了哪些困难和挫折。通过排比句的句式,学生迅速理解老人身上坚持的精神。随后追问老人为何如此执着地植树,通过默读相关段落,学生也能快速领会老人的无私奉献精神。这为解释“青山不老”的原因奠定了基础。

四、培养学生概括能力

通过选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,设计以一个词概括大、小环境特点的任务,培养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,强化了学生的概括能力,体现了语文的工具*质。

五、及时进行课堂反馈

在课堂结束前,进行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。出示设计的课堂练习题,要求学生当堂完成。这些练习针对*强,是本节课的重点,学生完成情况较好,说明学生在课堂上取得了有效的学习。

六、存在不足

教师的课堂评价较为单一,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,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。

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时,未设置相应的情境,通过呈现相关环境图片可能更直观,帮助学生更快理解险恶的环境。

教师关注面较狭窄。

学生朗读较多,但缺少有感情的引导,齐读形式较多,未能引导学生表达出应有的情感。

在我看来,“高效”课堂更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。尽管本节课似乎已经显露出高效的迹象,但高效的语文课堂必须注重情感的表达,有艺术*地展开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我将更加努力创设情境,给学生更多时间与文本亲密对话,为提高*素质,上好每一堂课而不懈努力。

点击下载本文档

本文档为doc格式

下载文档